云南聚道揭秘轻钢别墅骗局
“别墅”对相当多的国人来讲,不啻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大、上”玩意儿。尽管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大家对“别墅”早已不再陌生,但真正能够在“Big House”里滚一水的人,却真的是凤毛麟角。正因为此,相对价廉物美的“轻钢别墅”一经问世,就赢来无数看点,而许多故事就在这些看点中经意或不经意中展开的。
“轻钢别墅”,顾名思义应该是一类经济型的独栋房屋;它是源自欧美的一种轻型建筑,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了。轻钢别墅的构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轻钢部分,这是整栋房屋的骨架支撑,采用现今最通行的冷轧薄钢板轧制而成;墙顶部分,这部分包括内外墙体、地板和吊顶,它们既是房屋的保护层,也是房屋的修饰层。轻钢别墅相对于传统房屋,其在保温、隔音、抗震、美观、舒适、防虫蚁、抗风雪、造型多变及广泛适用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最明显的是:1.抗震性能优越,安全性能极高;2. 建造速度快,200平米的房屋40天左右可竣工;3.材料环保,施工无污染,废弃后可回收再生利用;4.外形美观,可选择性强且产品生命周期长。
因为轻钢别墅的诸多优点,也因为市场推广上的一些专业盲区,一些罪恶的眼睛盯上了这件得心应手的道具。
换句话说:轻钢别墅的兴起,带动了一批骗子企业的发展。近一年多来,有关“轻钢别墅”的骗局雨后春笋般地四处涌现,而且手段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一般来说,想要建房的用户大多数都是外行,在咨询轻钢别墅的建造时,通常会被受过“专业”训练的客服的花言巧语所迷惑,然后一步步被带进套中,甚至一步步自投罗网,最终导致钱财被骗子公司骗走,而留给自己的只有一纸根本兑不了现的空头《合同》。
人们不禁要问:你自己之前不是到现场看到了实物吗?厂家不是给了你信誓旦旦的保证吗?为什么合同签订之后立马就风云突变了呢?
其实,骗子的骗术一点儿也说不上高明。目前轻钢别墅定制骗局说到底只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人们对轻钢别墅良好性能的信任和发展预期,手里掌握的所谓“轻钢别墅”只是道具,或者就是几张不知从哪儿搞来的图纸,对真正的轻钢别墅他们一窍不通,也不屑一顾,他们的动机和目的十分明确——如何把客户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至于“别墅”不“别墅”那是另外一回事。而另一种骗局则是预料到轻钢住宅万亿级的市场将被打开,于是买一套或几套冷弯型钢设备,再弄一些配套部品,自己根本没有轻钢住宅建筑、结构、装修等设计资质和队伍,更没有必要的材料检测、抗震模拟、耐候性试验等设备和技术,通过巧言令色骗取客户定制不合格的构件,以此达到自己非法牟利的目的。应该说,这两者的危害性都足以令擅入局者损失惨重。
笔者在研判此类事件时,忽然感到这样的骗局似曾相似,最后让人想起了前些年间曾风靡一时的“竹木纤维集成墙面”和随之而起的“整体快装”。那时,设局者不也是以“环保绿色”为外套,以“竹木纤维材料”为招牌,以自主专利/独家授权为诱饵,以收取“保证金”“加盟费”为目的,诱导甚至欺骗成千上万的经销商涉足其中,钱到手后脚底擦油——一溜了之。说到底,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而已。说一千道一万,企业不是慈善机构,经营都是要牟利的。那些动辄送多少平米装修材料,甚至还要送一套样板房之类的承诺,难道不是“天上掉馅饼”的故事?即便是在设计所谓的“加盟费”,他们也是煞费苦心,其数目刚好在人们的取舍之间,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问题还在于为什么如此“小儿科”的骗局,竟然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得手,以至于让这些并不高明的骗子乐此不彼呢?从市场推广的层面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些骗子们的市场推广能力和影响——为何我们正正规规的企业反而干不赢这些偷鸡摸狗的山寨企业?难道他们真的有什么法宝、迷药,能够让客户乖乖就范?
现在可能还会有人能够记起木塑复合材料落地中国后的遭遇。WPC1998年进入商业化运作后,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2006年,北京奥组委意外地同意木塑建筑材料进入奥运场馆建设,本来这是木塑产品一个绝佳的自我宣传机会——奥运会呀!商业推广门槛最低3000万元,那是稚嫩的中国木塑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地。可是,在这不可多得的机会面前,参与奥运建设和未参与奥运建设的木塑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基本放弃了这份几近免费的广告。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本届奥运会结束以后,木塑产品虽然在部委层面得到某种认可,但在市场推广层面依旧乏善可陈,家居大卖场里真正知道WPC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反面教案。
那么,从“竹木纤维集成墙面”到“轻钢别墅”的局是怎样成型的呢?第一个法宝,电视荧屏上的狂轰滥炸。他们首选是各省的卫视,一般以三到六个月为一个宣传单元,根据市场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而在电视台的投放一次大概要选15到20家左右,耗资大概在几千万元不等。在新媒体普及后,电视收视率有所下降,做局者又充分利用了微信、视频、抖音,以及头条、百度的宣传,在几乎是一面之词的情况下,“成功”地俘获那些不了解情况或带有侥幸获利心理的客户。不过,他们终是有备而来,他们通常都有足够的耐心和预案迎接入局者。至于宣传中的送广告,送样板房,还送精装修……做梦去吧!
2016年春季,我应邀参加一个企业的经销商大会,上台一看,台下居然满满当当地坐了将近400来人,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经销商阵势,怎么一下就变为了现实?后来一了解,类似的经销商大会在同期至少有5家企业先后召开,人数最少的都有100多人,真有些匪夷所思!也就是说,集木塑领域全体之力,用了将近20年时间都没有做成的事,被一帮非专业,而且动机严重不纯的炒作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光天化日不加掩饰,兵不血刃地就攻占了本该属于木塑大众自己所有的地盘。
以我国现行的条件,企业甚至行业组织的确无法亲自出手制止那些骗子公司或类骗子公司的罪恶行径。但是,我们完全有责任揭露这些骗局,揭穿这些所谓的“新材料公司”“集成快装公司”“轻钢别墅公司”的面目,让他们的那些丑恶的套路再不能畅通无阻,尽力挽救那些无知又无辜的经商者和消费者。同时也让正规经营的企业不再遭遇池鱼之殃,不再为那些骗子公司无辜背锅,为货真价实的生物质新材料、为货真价实的轻钢别墅鸣一声响亮的发令枪。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山寨公司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和理解,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和引导,运用市场杠杆的能力和影响,绝不仅仅是几个钱的问题。在我们还在喋喋不休讨论木塑地板包覆还是素面的时候,这些非专业人士已经在研究“从一面到六面”的巨大空间;在我们提出成套装修方案时候,他们已经进入集成房屋的炒作阶段;在我们正规方队一盘散沙始终各自为阵的情况下,这些非专业人士早就抱团取暖集体出击……
不得不说,我们的迟钝和狭隘,给这些做局者留下的可供操作的空间实在足够宽阔。说到底,我们是实锤,骗子在演戏。可是,如果专业演员还演不过普通票友,这岂不是咄咄怪事?